
- 聯系人:黃國富先生
- 手機:13901505556
- 傳真:0519-83341119
- 信箱:czfb5556@126.com
- 地址: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常溧路288-8號
“用線條繞成粒狀小圈,繡一針,形成一粒‘子’,亦稱‘打籽’,該針法最適合表現的是花朵的花蕊和鳥獸蟲魚的眼睛……”27日,在河北省香河縣淑陽鎮京繡工作室,64歲的京繡刺繡技藝傳承人王學輝正手把手教授學生刺繡針法。
在工作室,只見學生們圍坐在刺繡架旁,王學輝手捻繡花針,一縷細如發絲的蠶絲線在她的手中若行云流水,一挑一繞一個小顆粒,經反復穿針引線,以點成線、以線成面,一幅顆粒感飽滿的打籽繡荷花作品勾勒而出。
“京繡是一門古老的傳統刺繡工藝,作為‘燕京八絕’之一,曾和‘蘇、湘、顧’并稱為‘四大繡’。”王學輝說,明代之后,京繡的特色越來越鮮明,到了清代,京繡發展更為興盛,甚至名揚海外。
兒時的王學輝在祖母和母親的感染和帶動下,逐漸喜歡上了刺繡。16歲時,王學輝如愿進入原北京白紙坊刺繡廠當學徒,1980年香河外貿局成立繡花廠,從此她便扎根香河,40余年一直傳承京繡技藝。
王學輝探索“非遺”文化傳承育人的新路,以工作室形式收徒傳藝,連續3年在香河縣文化館公益教授刺繡針法,連續7年擔任北京服裝學院等學校刺繡班教師,培養京繡技藝接班人。
“像荷包上這朵小花要結合立體繡、蜘蛛網繡、套葉繡三種針法,定針手要穩,針腳要勻稱……”在視頻教學中,王學輝精心制定培訓方案和教學課程,將以講為主的課程改為實踐課,減少講解,增加同學們的實操機會。每隔十幾分鐘,她便插入一個問題,通過答疑形式指導學生學習京繡。
作為手藝人,王學輝想做的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,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京繡人才隊伍。每年,王學輝都會參加“非遺”志愿活動,帶著京繡走進學校、企業,開班授課,一邊展示一邊傳授技法。
“教授的學生中,有的開設了自己的服裝工作室,打造頗具當代時尚感的新中式華服,這是對傳統文化一種新的解讀,也是我在年輕人心中撒下的一顆京繡種子。”王學輝表示,她特別愿意做這樣的播種人,讓更多年輕人愛上京繡,將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瑰寶更好地傳播、傳承下去。
- 寧波國際服裝節30周年主題研討會召開
- 常州市富邦化纖機械廠:丙綸紡絲機設備的可靠之選
- 教育鑄就人才,匠心賦能未來 | 感恩師恩潤桃李,富邦機械祝老師節日快樂!
- 紡織服裝產業數智化轉型發展交流活動在海城舉辦
- 白露時節,丙綸紡絲生產的精細考量
- 2025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桑麻學者獎評選會盛大舉行
- 歲月崢嶸,英雄贊歌 | 富邦機械熱烈祝賀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圓滿成功!
- 七夕浪漫至 | 富邦機械以精工品質,續寫現代織女的柔情傳承!
- 2025齊魯時尚大會在濟南召開
- 丙綸紡絲機核心部件全解析:從螺桿擠壓到智能卷繞